进口化妆品越来越多 本土品牌为何还能反攻外资品牌2017/11/10 11:57:55 阅读数:
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协会化妆品部董树芬部长 早在70年代初期,江南大学就开设了日用化学专业,目前是国内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化工专业之一,也是新原料、配方、新品研发等高科技人才的培育基地。几乎你所有你能叫得出名字的国内、国际知名化妆品公司里,都有江南大学的学子,这种人才的输送恰是一所高校对一个行业做出的最好的贡献。 而这群人,正在以技术为先导,推动着行业的进步。 2017年11月9日,以“美丽江南共享健康”为主题的2017年日用化学品与皮肤健康护理国际研讨会在江南大学隆重举行。在会议现场,江南大学的老校友,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协会化妆品部董树芬部长介绍了中国化妆品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化妆品行业呈现四大现状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的化妆品市场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小到大、从简单粗放到科技创新、集团化经营,如今已经形成了初级规模。 在此期间,化妆品行业经历了两个变化:一是速度的变化,从高速增长到整体发展放缓:2011年整体规模大约1700亿左右,到2016年达到2840亿(此数据由企业上报经协会计算得出,有基础的数据作依托);二是从趋势来看,规模不断攀升,增幅稳中有降。 当下,化妆品行业呈现四大现状: 第一,中国大部分化妆品企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一带。从分布结构上来看,五省一市(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福建)化妆品生产企业共占全国化妆品生产企业的80%。 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11月7日 第二,民族企业产品比重有所增加。按协会公布的数据,以美容及个人护理用品占有率为例,民族企业产品占比从2012年的10.8%增至17.3%;外资企业产品占比从2012年的50.5%降至45.6%。与此同时,名族企业正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 董树芬指出,民族企业的产品比重不断提升,外资企业的产品比重有所下降,说明民族企业的认知度在不断提高,越来越被消费者所认知。 第三,化妆品进出口逆差持续扩大。按照统计数据:中国化妆品2010—2016年出口量有所增加但是非常缓慢,进口额从2013年进口金额16.1亿美元到2016年增至46.7亿美元,进口额增长跨度非常大。 中国化妆品行业进出口贸易由顺差,到2014年转变成了逆差,并且逆差从2014年3.1亿美元扩大到2016年19.6亿美元,进口的产品越来越多。 第四,上半年发展势头积极向上。对于化妆品行业来说,经过过去多年的长足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复苏,2017年上半年已经呈现出稳步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 据国家统计局汇总前三季度数据显示,2017年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178亿元,同比增长10.4%;同时期内,化妆品零售总额1806亿元,同比增长12.1%,超过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化妆品在2017年1—9月所发生的变化的趋势,情况已经有所好转。 化妆品行业两大特点/两大机遇 通过国内的发展情况、化妆品的发展情况、进出口的发展情况三组数据,化妆品行业呈现出几个特点: 第一,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整体经济在下滑,化妆品行业在整个经济当中是属于由消费者控制的行业(有钱就多买点,没钱就少买点),与经济形势造成的消费能力下降有密切联系。 第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变化,以消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化妆品行业追求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对于化妆品行业来讲,企业对于研发以及技术培训的重视程度普遍有所提高。 在经济下滑的阶段,化妆品行业抓内涵,通过内涵促进外延的产品去发展。与此同时,监管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逐步放权落到实处,对促进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在化妆品行业发展经历巨大起伏的过程中,化妆品企业未来将有两大发展机遇: 第一,品牌影响的微妙变化。在化妆品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高档产品有所降低,外资企业占比下降,对民族企业的品牌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从价格体系上来说,高档产品降低,中高档产品在提升。 年轻人对品牌的态度发生改变,对豪华品牌欣赏但不仰视(特别是80后消费者特别实际);渴望但不强求;对大众品牌要有共鸣,产品要有创新;对小品牌不拒绝,但小品牌要有特点。这些都给了品牌启示:一是消费者理性的消费,二是消费模式的创新(新兴渠道的出现)、三是消费群体的年轻化。 第二,经济结构的变化,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化妆品企业经历了几年的调整,抓管理、质量、研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中低档迈向了中高档已经初步见成效,例如百雀羚、珀莱雅、欧诗漫、丸美、韩束、相宜本草、自然堂等本土品牌均成为备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民族品牌已经涌现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