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妆品里从此再无“377”2021-12-15 8:59:7 来源:武汉晚报 综合《现代快报》红星新闻、财经网报道 阅读数: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 对于爱美的女孩来说,对“377”这一美白界的“网红成分”,一定不会陌生。 因为对外宣称具有焕亮、提亮的效果,添加了“377”的普通化妆品,一直深受女性消费者青睐。 然而……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所有在普通化妆品备案配方中添加了“377”的产品,都违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及《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将由各省级药监局予以查处。 因此,许多主打“377”普通化妆品品牌,例如润百颜、百植萃、John Jeff都下架相关产品。这一波操作,引起了爱美女孩们的高度关注…… 【公告】 可以美白的特殊化妆品 才能添加“377” “377”,是化妆品原料“苯乙基间苯二酚”的俗称。 苯乙基间苯二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外观为白色到淡棕色粉末,它被广泛用于各种美白、祛斑剂抗衰老的产品。 不过日前,国家药监局印发一份公告,明示所有在普通化妆品备案配方中添加了苯乙基间苯二酚的产品,都违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及《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将由各省级药监局予以查处,并在12月20日前将查处进展情况报送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司。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普通化妆品是否可以使用“377”,作出了回应,称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4-(1-苯乙基)-1,3-苯二酚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的公告》的内容,批准“377”的使用目的只有:美白肌肤,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这意味着“377”只能添加在宣称能够美白的特殊化妆品中。普通化妆品配方中若以其他使用目的添加“377”,应当按照新原料注册、备案要求完成注册或者备案,备案完成之前是不能使用的。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上,记者对相关“377”产品的备案进行了查询,发现以润百颜菁透焕亮次抛原液为例,只能在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信息中查询到相关内容。在产品的成分中,明确标注了含有苯乙基间苯二酚,且在产品包装的平面图中,也能看到相关的标注。但其在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信息中,并没有相关的备案。 【影响】 线上旗舰店产品下架 线下也已紧急撤货 俗话说,“一白遮三丑”,以白为美是不少女性的固有思维。而在消费人群基数不断扩大以及资本争相涌入下,各种含有“377”成分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此次国家市场监管局的公告一出,商家还是在第一时间将含有“377”成分的普通化妆品产品进行了下架。 近日,记者走访南京多家化妆品集合店,均未找到相关含有“377”成分的普通化妆品。接着,记者又浏览了相关品牌在某电商平台上的官方旗舰店,发现这些涉及“377”成分的普通化妆品均已下架。 对于店铺下架产品一事,记者联系了某品牌的官方客服,在交谈中客服表示,相关产品确实已经下架。对于下一步是否会重新上架销售以及重新上架时间,客服表示无法确定,要等通知。 虽然这些产品在官方旗舰店下了架,但是在一些通过第三方渠道进货的私人网店中,还是可以购买到相关产品。对于自己仍然在销售官方店铺已经下架的产品这一事实,店主们不愿意多说,只是表示,“产品没有问题,可以放心买。但就卖这几天了,过几天想买也买不到了。” “普通化妆品里的‘377’被禁是行业规范化的里程碑。”一位自称9年资深配方师的护肤博主发文,“对美白化妆品的市场长期发展有利,对消费者是好事。2年后可靠的美白好产品会更多。 【态度】 有的消费者忙着囤货 多数消费者在观望 国家药监局重拳出击“377”原料,在业内人士眼中,传递出怎样的信号呢? 一美妆博主表示,按规定,只有拿到“美白特证”的产品才能以“祛斑”“美白”进行宣传。而目前一些普通化妆品为了规避风险,采用“焕亮”“提亮”等词语来代替,都是在打擦边球的行为。“国家发布这个规定,我觉得是好事,对消费者更负责,因为拿到‘美白特证’必须要经过复杂的审核程序,这对很多一直用心做产品的企业也会更公平!” 针对这一波下架操作,消费者们有不同看法。莫女士是“377”产品的忠实粉丝,她告诉记者,“听到‘377’产品下架的消息后,我就立刻找相熟的店家,囤了两盒润百颜的377奶皮面膜,一是为了这段时间有得用,二是怕以后真的没货了。”莫女士还表示,自己如此钟情于它,一是因为对成分的信赖,二是因为已经与品牌产生了“粘性”。 小于则认为既然国家都已经明令禁止了,代表这样的产品肯定有缺陷,“我肯定不会再购买。” 更多的人表示,看看后期这些品牌能否顺利拿到“美白特证”重新上架,届时自己再衡量会不会重新购买。 “美白产品曾经安全问题频发。而拿到‘美白特证’,意味着产品通过安全性检查,没有违规超标重金属成分,所以‘美白特证’实际是对大家的保护。”某知名护肤博主表达了自己对此次“禁令”的看法。 【释疑】 检测项目多用时久 企业不愿申请“美白特证” 记者了解到,其实自从2015年6月30日以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正式把美白化妆品纳入“祛斑类特殊化妆品”进行管理。在当时公告中,明确表示:市场上大部分宣称有助于皮肤美白增白的化妆品,与宣称用于减轻皮肤表皮色素沉着的化妆品作用机理一致。为控制美白化妆品的安全风险,决定将其一并纳入祛斑类化妆品管理。 但是现实中,有不少生产宣称有“焕亮”“提亮”“抗黑”功效的普通化妆品的企业,并没有因此主动将这类产品申请加入到“祛斑类特殊化妆品”的行列,也就是没有为这些产品申请“美白特证”。 这些企业为何不愿在产品上市备案时,就给自己的产品申请“美白特证”呢?据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申请“美白特证”时,需要检测微生物是否超标;重金属(铅、汞、砷、镉)是否超标;是否含有禁用成分(苯酚、氢醌);皮肤刺激性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光毒性试验、人体斑贴等项目。 除了检测项目繁多外,“美白特证”的审批时间也较长。国产特殊化妆品申报流程包括:注册生产卫生条件审核、产品检测、报批三个步骤。注册生产卫生条件审核自提交资料起至卫生条件审核完成需时约1个月、产品检测自样品送到检验机构起至取得合格检验报告需时约6个月、报批自递交资料起至取得批件需时约5个月(如果需要补正,共约9.5个月),一套流程下来至少需要1年时间。而普通化妆品备案只需要3-4月,大大提前了产品上市时间。 来源:武汉晚报 综合《现代快报》红星新闻、财经网报道
|